不久前,东莞市委十五届八次全会召开,强调了“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促进在莞高校、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创新,持续深化与中国科学院等大院大所合作,加快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全链条打通科技成果从创造到转化的通道”。
9月25日,为加快布局现代中试能力,创新发展中试产业,东莞市科学技术局、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东莞科技创新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东莞市中试平台产业对接大会在松山湖圆满召开,现场发布了首批中试平台重点培育建设名单,和落地全省第二单、东莞首单中试保险服务。我院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CEAM)建设的东莞市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中试及共性技术中试平台成为首批中试平台重点培育建筑设计企业之一。
会上透露,到2026年,东莞拟打造50家具有产业影响力的重点中试平台,推动不少于3家认定为国家、省中试平台;到2030年,全市中试产业总实力明显提升,部分领域跻身第一梯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试名城。
近日,东莞还印发了《关于支持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高水平发展的实施建议》,以多样方式和多重保障建立完整中试平台架构,提升中试平台服务能力,优化中试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其中还特别提出,支持现有科研创新主体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一批功能定位清晰、服务实力强劲、运营管理高效、战略意义显著的中试平台,我院则是首批“先行者”之一。
科学技术只有应用到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才会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中试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科技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CEAM中试平台集“研发-检测-试生产-企业孵化-行业引领”为一体,面向新材料、先进制造、能源装备等领域,针对材料设计与加工工艺优化、质量安全检测、结构服役安全评估、延寿分析等问题,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探讨研究、专业检验测试分析评价、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创新工场建设和产业孵化培育等。
平台拥有总面积超过12000平方米的办公研发及实验室,并累计投入仪器设施2亿余元,这中间还包括透射电镜、扫描电镜、三坐标测量仪、工业CT、力学试验机、金属3D打印设备等配套于材料研发、制备、表征、检测评价、服役性能与寿命评价的专用仪器设备。
中试环节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是连接科研成果小试和产业化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一端连着创新,一端连着产业,是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转化器”,也是衔接上下游产业链的“连接器”。研究院充分的发挥平台技术优势,以新材料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核心,整合行业内优质资源,根据重点领域和产业技术服务需求,共搭建了4条具有一定规模的面向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关键技术的中试产线,分别是应力测量及调控中试线、材料微观组织架构表征中试线、结构完整性评估中试线D打印中试线。
应力测量及调控平台利用研究院应力工程核心技术优势,结合中子衍射、轮廓法、XRD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可为核动力院、中车等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提供应力测量与调控等材料检验测试分析专业服务。
平台利用研究院纳米-微米-毫米尺度的材料微观组织架构表征能力,可为半导体、电子通讯和航空航天领域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和检测服务。
通过提供结构完整性评价咨询服务,为能源装备制造商和运营商提供全面的技术评估,预测潜在的故障风险,提高能源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D打印研究院正着力搭建金属3D打印中试验证基地,充分的利用东莞制造业及模具行业集聚优势,面向现阶段制约我国增材制造技术、装备及应用发展的核心材料、工艺及检测技术开发,通过材料设计与开发、工艺优化、加工服务产线搭建。
截至目前,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中试平台共累计开展服务近1000余项,服务企业和机构200余家,服务金额超过5000万元。研究院将积极发挥中试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托正在建设的新材料生态产业园区,吸纳国际通用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共享研发实验室、材料产业引导基金等多方科创资源及服务配套,汇集更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设备及资源共享共用机制,从源头为公司可以提供技术创新支持,加快产业迭代及新一代面向应用的制造业技术发展,赋能东莞制造业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